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Changping No.2 High School of Beijing)是一所由北京市昌平区教委主管的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学,是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学校创建于1929年,始称“昌平乡村师範学校”,后更名为“昌平师範学校”;1956年,改称“北京市第八十四中学”;1969年,改称“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
据2019年3月中国教育线上显示,学校共有政府街校区和回龙观校区共2个校区,占地85105平方米,有教学班56个,高中班44个,学生3000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
- 外文名:Changping No.2 High School of Beijing
- 简称:北京昌平二中
- 创办时间:1929年
- 类别:公立中学
- 属性: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2004)
- 主管部门: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
- 现任领导:党总支书记、校长:吴宇
- 地址:政府街校区:北京市昌平区政府街5号(102200)
回龙观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龙跃园2区31号(102208)
历史沿革
1929年9月1日,由原昌平师範讲习所发展演变而来的昌平乡村师範学校在昌平县城隍庙内成立。1934年,昌平乡村师範学校改名为昌平简易师範学校并由城隍庙迁至昌平县城孔庙内。
1942年后半年,根据当时农村地区缺少专业人才的情况,昌平简易师範学校改为昌平县立农业职业学校。1946年,昌平县立农业职业学校改回昌平简易师範学校。1948年12月23日,昌平简师恢复上课。
1951年,昌平简易师範学校改名为昌平初级师範学校,其中学校的3个国中教学班被分出去另建新校,命名为昌平初级中学。
1954年,根据河北省政府关于压编初级师範教育的指示精神,将昌平初级师範学校改名为昌平县第二初级中学。1956年,昌平县划归北京市管辖之后,昌平县第二初级中学改名为北京八十四中。
1958年,为了适应昌平县国小教育发展的需要,上级决定在北京八十四中的基础上,兴办昌平师範学校(中师),昌平师範学校于1962年上半年迁至沙河镇。
1963年,北京八十四中增设了高中班,招收3年制学生,成为昌平县的第二所完全中学。1968年初北京八十四中学、北京八十三中学两所学校合併,改名为昌平镇公社中学。1969年,北京八十四中学从昌平镇公社中学分开,改名为昌平县第二中学。
1973年,随着教育形势的逐渐回暖,昌平二中开始招收“文革”后期的第一届高中生。1978年9月,学校撤销了“红卫兵”组织。
2001年,昌平二中正式向上级提交了申办北京市高中示範校的报告。2002年,申请报告经专家评审并顺利通过验收。2004年,获批成为第三批“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6年9月,昌平二中新疆内地高中班和回龙观校区第一届开班办学。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14年5月,学校共有政府街校区和回龙观校区共2个校区。
政府街校区占地42783平方米,有初、高中教学班共56个;回龙观校区占地42322平方米,有初、高中教学班共36个。
学校共有在校生3054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5月,学校共有教职工390人。
昌平二中校园活动

截至2015年5月,学校在职教师中共有特级教师9人,位居昌平区第一;有全国优秀教师5人;有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11人,总数位居昌平区榜首。
特级教师(9人):葛继宁(化学)、郝润生(语文)、罗柳英(数学)、栾天元(英语)、赵兴泗(物理)、董广海(化学)、刘焕林(政治)、王伟(政治)、马思勇(体育)。
全国优秀教师(5人):李耀东(化学)、岳志杰(地理)、杨立志(数学)等。
办学特色
昌平二中学校办学主要特色分述如下:
1. 久远的办学历史,优质的办学条件,优美和谐的文化环境以及多年的高中教育实践,使学校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学校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及人文素养受到高校及社会的肯定。
2. 优质的文艺、体育、科技特长班及高中阶段的实验班,为各类学生特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吸纳优质办学经验,认真研究学校管理的科学与艺术,使之日臻完善,努力构建使特长学生不断涌现与健康成长的环境与机制。
该校从1984年起开始办艺术类特长班,培养民族音乐、声乐、美术、舞蹈类特长学生。1992年起学校办起了科技类特长班,至2001年开始,在高中阶段举办数学、英语学科实验班。学校不仅组织了田径运动队、篮球、足球队,还相继成立了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舞蹈队、铜管乐团、春晖剧社及各种学生社团。学校从中国电影乐团、东方歌舞团、煤矿文工团等专业艺术团体聘请兼职教师25名,从首都师範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昌平区科学技术协会等聘请科技类兼职教师13名,从英国、加拿大等地聘请外籍教师10名,常年坚持各种特长培训活动。常年参加种种特长培训的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40%。通过举办特长班,培养锻鍊了教师队伍,积累了对各类特长学生培养与管理经验。
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体、科技和学科特长生,他们之中不仅有区高考的文理状元,北京市金帆、银帆奖获得者,北京市“希望之星”,也有运动健将和国家一级运动员,有世界中学生运动会金牌、银牌获得者。学校百人民族乐团在已举行的七届北京市学生艺术节中连续六届获一等奖,被确定为北京市金帆民族管弦乐团第三团。98年北京音乐厅举办专场民族音乐会,中央电视台以《金帆民乐之花》为名,全场播放了演出录相。近50人的民族舞蹈队有六届八个节目获北京市一等奖。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第七届学生艺术节上,该校铜管乐团与民乐团双获郊区组一等奖第一名。在科技及劳技教育方面,学校不仅被确定为“北京市中国小科技活动示範学校”,还被确定为“全国劳技教育发明创造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及全国“少年电子技师”北京地区认定单位。学生参加科技、劳技类竞赛共59次,获个人等级奖共348项,其中全国奖8项,北京市一等奖36项。40多人在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活动中获奖。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评比”中该校获得“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奖”;在“北京市中小学生电子製作比赛”中,该校获“团体一等奖”;在“第一届全国中国小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上,该校学生获三等奖。在第二届全国中国小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中获铜奖、优秀奖各一个。应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邀请,分别参加了“体验创造”和“周末异想天开”栏目的现场演播,4次向全国播出。
3. 学校重视特长生由专业技能培养向内在素质升华与过渡。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演奏音乐,还通过音乐鉴赏等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从而提高特长生的艺术修养,并逐步升华内化为学生素质。数学特长生则不仅重视解题能力训练与提高,还重视数学思维方法与数学思想的培养。为提高特长生的文化素质,学校安排有针对特长生的教学计画,2003年高考学校近百名艺术、科技类特长生升入重点大学,体育特长生全部升入本科院校。
4. 努力拓宽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途径,改革教师的任用机制。一方面积极引进学者、专家、艺术家、科技工作者来校任教、指导、训练;另一方面立足自我培养,积极鼓励在完善更新本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努力朝跨学科、複合型发展。学校还专门聘请了专家来校给学生开讲座,交流辅导。例如学校曾邀请中国科学院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队于队长、曹政委作考察报告;邀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全国火箭副总设计师,北京市政府聘请的中国小科技活动导师尚增雨教授作“中国航天的现状与展望”科普报告。
毕业照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学校搭台,师生唱戏,让师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在校团委、学生会的领导下,各种学生社团活动蓬勃开展。
高考誓师大会

文化传统
- 校标
校标主体为“仁”字:
校标

“仁”——传统的儒家思想;
“二”——昌平二中;
“奔跑的人”——迎接挑战并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太阳”——早晨的太阳;
“树”——未来的参天大树、栋樑之才;
“飞翔的鸟”——展翅高飞、大展宏图。
- 校训
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 三风
校风:力行近仁
教风:乐研善育
学风:勤思敏学
- 校歌
长城下,文脉中,传承千年雅颂风。
文武双修砺心志,丝竹伴我世纪行。
学古柏,做梁栋,我们是时代的精英。
现任领导
党总支书记、校长:吴宇
党总支委员、副校长:李岩、李继阳、褚春梅、金秀荣
党总支副书记:王世国
党总支委员、工会主席:张友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