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电机与拖动(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图书)

2021-04-12 06:24:01 百科
电机与拖动(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图书)

电机与拖动(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图书)

《电机与拖动》是由许晓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可作为工程套用型普通高等学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等专业的“电机与拖动”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有直流电机、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同步电机及同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驱动和控制微电机和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等。

基本介绍

  • 书名:电机与拖动
  • 作者:许晓峰
  • ISBN:978-7-04-028089-0
  • 类别:“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页数:362页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08-2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版面字数:510千字
  • CIP核字号:2009121974

成书过程

修订过程

《电机与拖动》的绪论和第1、3、4章由瀋阳工程学院许晓峰教授编写,第2、5、8章由瀋阳工程学院吕宗枢教授编写,第6章由南昌工程学院吕树清教授编写,第7章由瀋阳工程学院衣丽葵副教授编写,全书由许晓峰统稿并担任主编,吕宗枢、吕树清、衣丽葵担任副主编。
该书由哈尔滨理工大学温嘉斌教授主审,审阅过程中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瀋阳工业大学曾林锁教授审阅了该书的编写提纲,书中部分插图由苗鹤帮助绘製。

出版工作

2009年8月,该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2年11月,该书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出版社工作人员名单
职务姓名
策划编辑
韩颖
责任编辑
魏芳
封面设计
赵阳
版式设计
范晓红
责任绘图
尹莉
责任校对
王效珍
责任印製
尤静

内容简介

《电机与拖动》共分8章,主要内容有直流电机、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同步电机及同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驱动和控制微电机和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等。

教材目录

前辅文
4. 7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和相量图
绪论
4. 7. 1 折算
0.1 电机及电力拖动系统概述
4. 7. 2 等效电路
0.2 电机与拖动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4. 7. 3 相量图
0.2.1 本课程的性质
4. 7. 4 笼型转子的极数、相数、匝数和绕组係数
0.2.2 本课程的任务
4. 8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平衡、转矩平衡和工作特性
0.3 本课程(教材)的内容与一般分析方法
4. 8. 1 功率平衡和转矩平衡
0.3.1 本教材的内容
4. 8. 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0.3.2 一般分析方法
4. 9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参数测定
0.4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4. 9. 1 空载试验
0.5 电机理论中常用的物理概念与基本电磁定律
4. 9. 2 短路试验
0. 5. 1 有关磁场的几个物理量
小结
0. 5. 2 电机中所用材料和铁磁材料的特性
思考题与习题
0. 5. 3 电机理论中常用的基本电磁定律
本章自测题
第1 章 直流电机
第5 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1.1 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结构
5. 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 1. 1 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5. 1. 1 三相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的三种表达式
1. 1. 2 直流电机的主要结构
5. 1. 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和人为机械特性
1. 1. 3 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及主要系列
5. 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1. 2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简介
5. 2. 1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1. 2. 1 直流电枢绕组的基本知识
5. 2. 2 三相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1. 2. 2 单叠绕组
5. 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1. 2. 3 单波绕组
5. 3. 1 能耗制动
1. 3 直流电机的电枢反应
5. 3. 2 反接制动
1. 3. 1 直流电机的空载磁场
5. 3. 3 回馈制动
1. 3. 2 直流电机负载时的磁场
5. 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1. 3. 3 直流电机的电枢反应
5. 4. 1 变极调速
1. 4 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动势、电磁转矩和电磁功率
5. 4. 2 变频调速
1. 4. 1 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动势
5. 4. 3 变转差率调速
1. 4. 2 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
5. 4. 4 电磁调速异步电动机
1. 4. 3 直流电机的电磁功率
小结
1. 5 直流电机的换向
思考题与习题
1. 5. 1 换向概述
本章自测题
1. 5. 2 换向的电磁理论
第6 章 同步电机及同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1. 5. 3 改善换向的方法
6. 1 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结构
1. 6 直流发电机
6. 1. 1 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分类
1. 6. 1 直流发电机的励磁方式
6. 1. 2 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
1. 6. 2 直流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式
6. 1. 3 同步电机的额定值及励磁方式
1. 6. 3 他励直流发电机的运行特性
6. 2 同步发电机的空载运行
1. 6. 4 并励直流发电机的自励条件和运行特性
6. 2. 1 空载特性
1. 7 直流电动机
6. 2. 2 时- 空矢量图
1. 7. 1 直流电机的可逆原理
6. 3 同步发电机的电枢反应
1. 7. 2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方程
6. 3. 1 ·I和E·0 同相(ψ = 0°)时的电枢反应
1. 7. 3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6. 3. 2 I滞后E·0 90°(ψ = 90°)时的电枢反应
小结
6. 3. 3 I超前E·0 90°(ψ = - 90°)时的电枢反应
思考题与习题
6. 3. 4 一般情况下的电枢反应
本章自测题
6. 3. 5 电枢反应与机- 电能量转换
第2 章 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6. 4 同步发电机的负载运行
2. 1 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和负载转矩特性
6. 4. 1 凸极同步发电机的电动势方程式和相量图
2. 1. 1 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6. 4. 2 隐极同步发电机的电动势方程式、相量图和等效电路
2. 1. 2 负载的转矩特性
6. 4. 3 同步发电机的特性
2. 2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6. 5 同步发电机的并联运行
2. 2. 1 机械特性的表达式
6. 5. 1 并联运行的条件与方法
2. 2. 2 固有机械特性和人为机械特性
6. 5. 2 同步发电机的有功功角特性及有功功率的调节
2. 2. 3 机械特性的求取
6. 5. 3 同步发电机的无功功率调节及V 形曲线
2. 2. 4 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条件
6. 6 同步电动机和同步调相机
2. 3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
6. 6. 1 同步电动机
2. 3. 1 电枢迴路串电阻起动
6. 6. 2 同步调相机
2. 3. 2 降压起动
6. 7 同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2. 4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
6. 7. 1 同步电动机的起动
2. 4. 1 能耗制动
6. 7. 2 同步电动机的调速
2. 4. 2 反接制动
小结
2. 4. 3 回馈制动
思考题与习题
2. 4. 4 直流电动机的反转
本章自测题
2. 5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第7 章 驱动和控制微电机
2. 5. 1 评价调速的指标
7. 1 单相异步电动机
2. 5. 2 调速方法
7. 1. 1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5. 3 调速方式与负载类型的配合
7. 1. 2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主要类型
2. 6 串励及复励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7. 1. 3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套用
2. 6. 1 串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7. 2 伺服电动机
2. 6. 2 串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与制动
7. 2. 1 直流伺服电动机
2. 6. 3 复励直流电动机的特点
7. 2. 2 交流伺服电动机
小结
7. 2. 3 伺服电动机的套用
思考题与习题
7. 3 测速发电机
本章自测题
7. 3. 1 直流测速发电机
第3 章 变压器
7. 3. 2 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
3. 1 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7. 3. 3 测速发电机的套用
3. 1. 1 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分类
7. 4 自整角机
3. 1. 2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7. 4. 1 自整角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 1. 3 变压器的型号与额定值
7. 4. 2 自整角机的误差与选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3. 2 单相变压器的空载运行
7. 4. 3 自整角机的套用
3. 2. 1 空载运行时的电磁关係
7. 5 旋转变压器
3. 2. 2 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
7. 5. 1 旋转变压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 2. 3 空载时的电动势方程、等效电路和相量图
7. 5. 2 旋转变压器的误差及其改进方法
3. 3 单相变压器的负载运行
7. 5. 3 旋转变压器的套用
3. 3. 1 负载运行时的电磁关係
7. 6 微型同步电动机
3. 3. 2 负载运行时的基本方程式
7. 6. 1 永磁式同步电动机
3. 3. 3 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及相量图
7. 6. 2 反应式同步电动机
3. 4 变压器参数的测定
7. 6. 3 磁滞式同步电动机
3. 4. 1 空载试验
7. 6. 4 微型同步电动机的套用
3. 4. 2 短路试验
7. 7 步进电动机
3. 5 标幺值
7. 7. 1 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 6 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7. 7. 2 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特性
3. 6. 1 变压器的外特性与电压变化率
7. 7. 3 驱动电源
3. 6. 2 变压器的电压调整
7. 7. 4 步进电动机的套用
3. 6. 3 变压器的损耗、效率和效率特性
7. 8 开关磁阻电动机
3. 7 三相变压器
7. 8. 1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系统组成
3. 7. 1 三相变压器的磁路系统
7. 8. 2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 7. 2 三相变压器的电路系统———联结组别
7. 8. 3 开关磁阻电动机系统的特点及套用
3. 7. 3 磁路系统和绕组联结方式对电动势波形的影响
7. 9 直线异步电动机
3. 8 变压器的并联运行
7. 9. 1 直线异步电动机的分类和结构
3. 8. 1 并联运行的理想条件
7. 9. 2 直线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 8. 2 并联条件不满足时的运行分析
7. 9. 3 直线异步电动机的套用
3. 9 特种变压器
7. 10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3. 9. 1 自耦变压器
7. 10. 1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9. 2 仪用互感器
7. 10. 2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及套用
3. 9. 3 电焊变压器
7. 11 交直流两用电动机
3. 9. 4 整流变压器
7. 11. 1 交直流两用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小结
7. 11. 2 交直流两用电动机的特点及套用
思考题与习题
小结
本章自测题
思考题与习题
第4 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
本章自测题
4. 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结构
第8 章 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
4. 1. 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8. 1 电动机的发热和冷却
4. 1. 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8. 2 电动机的工作制分类
4. 1. 3 异步电动机的铭牌和主要系列
8. 2. 1 连续工作制(S1)
4. 2 交流电机的绕组
8. 2. 2 短时工作制(S2)
4. 2. 1 交流绕组的基本知识
8. 2. 3 断续周期工作制
4. 2. 2 三相单层绕组
8. 3 电动机容量的选择方法
4. 2. 3 三相双层绕组
8. 3. 1 连续工作制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4. 3 交流电机绕组的感应电动势
8. 3. 2 短时工作制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4. 3. 1 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及短距係数
8. 3. 3 断续周期工作制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4. 3. 2 线圈组的感应电动势及分布係数
8. 3. 4 统计法和类比法
4. 3. 3 相绕组基波感应电动势
8. 4 电动机种类、型式、电压、转速的选择
4. 4 交流电机绕组的磁动势
8. 4. 1 电动机种类的选择
4. 4. 1 单相绕组的磁动势———脉动磁动势
8.4.2 电动机型式的选择
4. 4. 2 三相绕组基波合成磁动势———旋转磁动势
8.4.3 电动机额定电压的选择
4. 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运行
8.4.4 电动机额定转速的选择
4. 5. 1 空载运行时的电磁关係
小结
4. 5. 2 空载运行时的电压平衡方程与等效电路
思考题与习题
4. 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负载运行
附录A 中英文术语对照
4. 6. 1 负载运行时的电磁关係
附录B 主要符号表
4. 6. 2 转子绕组各电磁量
部分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4. 6. 3 磁动势平衡方程
参考文献
4. 6. 4 电动势平衡方程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 配套教材
《电机与拖动》配有学习指导书:《电机与拖动学习指导》。书中内容包括内容提要、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分析、典型例题分析、部分思考题与习题解答、自测题参考答案等六个方面。
书名ISBN字数页数
《电机与拖动学习指导》
978-7-04-028850-6
250千字
176页
注:是2010年3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许晓峰主编
  • 课程资源
《电机与拖动》有相配套的电子教案和试题库系统。

教材特色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
1.将“电机学”“电力拖动”和“控制电机”三门课程有机结合,章节顺序也儘可能适合学生学习;
2.侧重于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并强调基本理论的实际套用,每种电机都专门阐述其套用情况;
3.教材编写时,部分内容採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出概念并推广到一般的编写方法;
4.教材中引入了一些工程中已经套用且较为成熟的技术内容;
5.编写时採用了对比的编写方法,例如,在编写异步电动机内容时,将其与变压器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阐述两者的异同点;
6.在每章末附有具有标準试卷格式的自测题;
7.书中配有例题、思考题与习题。

作者简介

许晓峰:1960年8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本科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电机与拖动》课程负责人,主讲《电机学》《电机与拖动》《电力系统分析》《供用电工程》《电气工程导论》等十余门课程。研究方向:1.电力系统无功功率最佳化;2.新能源发展对电网安全的影响;3.智慧型变电站线上监测及状态评估;4.电机及其控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