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湖南师範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0-12-28 23:54:52 百科
湖南师範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公共管理学院(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是湖南师範大学二级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前身是原湖南师範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成立于2002年6月,由政治学系、哲学系、社会学系等系组成。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下设4个学系,开设5个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专业和2个自考本科专业,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有教职员工107人,全日制本科生约1000人、研究生(含博士生、专硕生)约900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湖南师範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外文名: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
  • 创办时间:2002年6月
  • 类别:二级学院
  • 主管部门:湖南师範大学
  • 现任领导:书记:余望成 
  • 本科专业:5个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专业和2个自考本科专业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
  • 院系设定:政治学、哲学、社会学和行政管理学4个学系
  • 院训:正大日新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36号

历史沿革

1960年3月,在原湖南师範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1953)和政治专修科(1956)的基础上创建政治教育系,其渊源可追溯到国立师範学院(湖南师範大学前身)的公民训育系(1938)。1974年9月,政治教育系与历史系合併,更名政史系。
1976年10月,政史系政治教育与历史分离,复名政治教育系。
1978年9月,政治教育系与马列主义教研室合併,仍称政治教育系;1980年,马列主义教研室又分离出去,成立马列主义教学部。
1982年7月,政治教育系更名为政治系。
1994年9月,政治系与马列主义教学部合併,组成新政治系。
1996年11月,在政治系基础上组建法学院。下设政治学系、哲学系、法律学系、经济学系和“两课”教学部;1998年增设社会学系。
1997年2月,法学院的经济学系分离出去组建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3年元月,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名为商学院。
2000年4月,湖南师範大学与湖南省教育学院合併,原湖南省教育学院政治系、马列主义教学部教师併入法学院。
2002年6月,湖南师範大学与湖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合併后,法学院的法律学系分离出去与湖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法学专业教师组建纯法律学科的新法学院。原法学院的主体政治学系、哲学系、社会学系和“两课”教学部组成公共管理学院;后增设行政管理学系,公共管理学院下设“四系一部”。湖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与湖南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列教研室教师相继併入公共管理学院。
2004年5月,学校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挂靠公共管理学院,下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即原“两课”教学部)。
2016年3月,学校决定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设定。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全体以及行政管理学系、社会学系和政治学系的少部分教师归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下设四系:政治学系、哲学系、社会学系和行政管理学系。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下设政治学、哲学、社会学和行政管理学4个学系,开设5个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专业和2个自考本科专业。
专业设定
专业性质学制备注(专业限制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国防生)
指挥类
四年制
只招男生
哲学
非师範
四年制
社会学
非师範
四年制
政治学与行政学
非师範
四年制
行政管理
非师範
四年制
公共事业管理
全日制自考
四年制
该专业为学员招收的自考助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业余自考
二年制
专升本专业
资料来源: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有教职员工107人,专职教师86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19人、讲师37人,高级职称占比约57%;教师中有博士75人,高学历教师占比约87.2%,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个湖南省级教学团队,教师中先后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评审2人,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高校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4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级教学名师2人;有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3人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有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4人,荣誉优秀社会科学专家2人,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1人。
国家教学名师:唐凯麟
国家级教学团队:伦理学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团队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杨君武、杨小云等
湖南省教学名师:张怀承等
湖南省级教学团队:伦理学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团队
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杨君武、向玉乔等
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刘湘溶等
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王泽应等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专业2个,湖南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1个,湖南省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範中心1个;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
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哲学
湖南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哲学
湖南省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範中心:湖南师範大学文科综合实验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伦理学》
湖南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哲学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学生成绩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本科学生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项目16项,研究生获省级以上科研创新项目43项。本科生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95项,其中“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以上奖励12项;研究生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194项,其中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8篇。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3个“十二五”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政治学
  •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政治学
二级学科博士点:伦理学、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科技哲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政治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政治学、公共管理、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级学科硕士点:伦理学、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宗教学、科技哲学、美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教育硕士(政治学科教学论方向)、公共管理硕士(MPA)、社会工作(MSW)
  • 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伦理学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伦理学
“十二五”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湖南省级研究基地,10个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範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湖南省级研究基地:湖南省公民道德建设研究基地、县域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所:道德文化研究院、邓小平理论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研究所、中共党史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人口学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教师独立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超过100项(其中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11项),承担省部级课题394项,出版着作630部,公开发表论文4200余篇。“十二五”期间,学院新增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金研究项目30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部级项目18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研究项目57项,出版着作133部,公开发表论文663篇,学院教师获全国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9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11月,公共管理学院资料室按专业分为党史资料室(一楼)、综合资料室(二楼)、哲学·伦理学资料室(三、四楼),四个资料室拥有纸质藏书103992册,其中,中文图书84602册,外文图书6584册,过刊装订本12789册,硕博论文2850册;有国内外期刊271种,其中,中文期刊230种,外文期刊41种,报纸12种。
  • 学术期刊
《伦理学研究》(Studies in Ethics)创刊于2002年9月,是中国伦理学会会刊,由湖南师範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期刊开闢的专栏有伦理学理论研究、政治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社会伦理学、环境伦理学、中国伦理学史、外国伦理学史等。该刊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资料库、维普资料库等收录。

文化传统

  • 院徽
院徽院徽
院徽基本图形部分为字母“P”的组合,象徵公共管理学院以政治学为基础,新老两代学者共同努力,推动学院建设如日中天,蒸蒸日上。
  • 院训
正大日新
“正大”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态度和要求,学院政治学系、社会学系、行政管理学系和哲学系的学术宗旨都应该是正大,我们培养的学生都要追求社会的公正,敢于担当,刚正不阿,正义凛然。“日新” 是一种进步,一种超越,一种创造,也是一种完善。象徵着公管院和公管人不断发展,欣欣向荣,要求我们不自满、不自傲、不自卑,刚毅不拔,执着追求,事业永远兴旺发达。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余望成
党委副书记:孙雯波
副院长:彭继红、杨君武、李伦、邝洁

历任领导

政治系时期历任领导
总支书记
系主任
李光映(1960-1966)
王谦宇(1960-1965)
甦醒(1965)
苏醒(1965-)
薛庆洪(1972)
石成玉(1972-1980)
石成玉(1972.5-1976.8)
谭双泉(1981-1990)
于春厚(1976-1979)
康明学(1990-1992)
王怀德(1980-1982)
黄百鍊(1993-1996)
刘仁荣(1983-1985)
陈达道(1985.8-1986.11)
陈 信(1985-1986,兼)
王克明(1985-1986)
王克明(1988-1991)
张孝喜(1987-1990)
周景明(1991.9-10)
赵景云(1990-1996)
康明学(1991-1993)
丁冬梅(1994-1996.7)
刘富湘(1996.8)
资料来源:
法学院时期历任领导
党委书记
刘富湘(1996.9-1997.3)
黄百鍊(1996.9-1997.3)
陈湘生(1996.12-1998.5)
李屏南(1997.6-98.6副院长、主持工作)
李屏南(1998.6-2002.6)
李屏南(1998.6-2002.6)
资料来源:
公共管理学院时期历任领导
院党委书记
院长
胡潇(2002.6-2004.3)王翠绒(2004.4-2010.1)
周和平(2010.1-2014.5)
李屏南(2002.6-2003.11)张怀承(2003.11-2017.3,2004-2011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资料来源:

知名校友

李世玲,中国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兼任北京工商大学客座教授。
朱有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会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第四届优秀社科专家。
陈东琪,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巨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吕滨,2004年任江西省委副秘书长、农村工作部部长。
黄百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
文选德,原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