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8-11-05 05:14:16 百科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前身是北京轻工业学院自动化系, 成立于1979年。具有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办学层次,198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学院设有4个系(计算机系、自动化系、电子信息系、信息管理系)、1个教学实验中心和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8个本科专业。

基本介绍

  • 学校名称: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外文名称: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简称:北工商计信学院
  • 创办时间:1979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主管部门:北京工商大学
  •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
  • 主要院系:计算机系、自动化系、电子信息系、信息管理系
  • 硕士点:12
  • 主要奖项: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成果奖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现任院长:蔡强

学院简介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前身是北京轻工业学院自动化系,成立于1979年。具有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办学层次,198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截止到2012年9月,学院有本科生2051人,研究生198人。学院设有4个系(计算机系、自动化系、电子信息系、信息管理系)、1个教学实验中心和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8个本科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软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套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物流工程3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计算机套用技术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为校重点建设学科,原轻工业部重点学科。
北工商计信学院机构设定北工商计信学院机构设定

师资队伍

学院教师队伍爱岗敬业、整体水平高,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截止到
计信学院运动会合影计信学院运动会合影
2012年9月,学院有教职工115名,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51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5名,占教师总数的61%。教师中具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多人。教师中许多人在国内一级或二级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近半数教师曾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匈牙利、德国、爱尔兰等国进修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国际视野宽阔。

办学成果

学院具有工商融合的鲜明特色和办学经验丰富的明显优势,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信息类複合性套用型专门人
计信学院党支部社区调研活动计信学院党支部社区调研活动
才,其中有的成为着名大公司的总裁、国家一级专业协会的理事长、科研院所的所长、高校的教授学者、国家机关领导、企业的老总、单位科技骨干,他们在各行各业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所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适应性宽,能很好地满足国家及北京市对信息类人才的要求。毕业生就业率高、选择面宽,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就业部门多为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国家机关,就业区域以北京为主,其它就业区域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部分本科生毕业生考入国内外名牌大学继续深造或被该院免试推荐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科研成果

科研工作中,学院教师在发扬学科优势的前提下,立足学术前沿,加强产学研开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大幅度地提高科研水平,在国家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地方科技攻关计画和企业委託科研项目上有很大突破。学院在水环境处理、农产品无损识别、物流控制工程、大规模数据可视化、移动计算等多个研究与套用领域完成或在研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10项,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和企事业委託项目多项项目,年平均科研费800万。已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省部级三等奖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体着作权50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以上论文800多篇,出版学术着作53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等10多部。此外,学院积极组织研究生、本科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实际科研项目,在历年的大学生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电子设计、机器人等各种学科竞赛中获奖众多。
计信学院与东软集团签约仪式计信学院与东软集团签约仪式

硬体设施

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分布于阜成路和良乡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近5400平方米,具有教学实验设备及科研仪器设备近9600台(件),固定资产总价值达6400万元,各实验室内均拥有计算机区域网路并与校园网、网际网路连线。实验教学环境分为四种类型的实验平台:电类基础实验室平台、专业基础实验室平台、专业实验室平台、科技创新及研究实验室平台。
外校领导参观自动化物流仓储与加工系统外校领导参观自动化物流仓储与加工系统
各相关实验室可为全校电类专业和部分非电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近100门相关课程提供实验条件,同时也可为该院八个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提供条件。教学实验中心的各实验室除了完成学科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外,作为开放型实验室,还可接收学科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自选实验课题实验实践活动和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及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各类专业竞赛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实验中心

截止到2012年9月,北京工商大学计信学院实验中心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2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8名,初级职称1名。
计信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简介计信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实验中心实验室用房分布于阜成路和良乡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近5400平方米,具有教学实验设备及科研仪器设备近7000台(件),固定资产总价值达8000万元,各实验室内均拥有计算机区域网路并与校园网、网际网路连线。
实验中心积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其中计算机综合实验室是经国家教委批准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重点考点; DSP技术实验室是北京工商大学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共建联合DSP技术实验室;EDA技术实验室是北京工商大学与台湾掌宇公司共建联合EDA技术实验室;
实验中心的电类基础实验室多次被评为校级和部级先进实验室。电类基础实验室为北京市首批评估合格实验室。

专业介绍

自动化系

自动化系共有2个本科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系专业教师22人,教授4人,副教授10
自动化专业详细介绍自动化专业详细介绍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博士后1人,海归留学生1人,师资力量雄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详细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详细介绍

电子信息系

师资力量
截止到2012年,该系有教职工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59%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91%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中有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多人,有多人在国内一级或二级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
下设专业
电子信息系设2个本科专业——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1999年开始招生,每年共130人;拥有信息工程教研室、电子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电工电子教研室(负责全校电类和非电类的电工电子类课程的教学),现有通信原理、光电子技术及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实验室、信息安全、DSP技术、嵌入式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等专业实验室。
信息工程专业详细介绍信息工程专业详细介绍
科研成果
在科研方面,电子信息系经过长期积累已在信号与信息处理、智慧型信息处理、计算机测控、嵌入式、无线感测器网路等技术套用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将上述相关技术成功套用于众多工程领域,在生物信号、交通工程及桥樑信号、农产品参数、煤矿井下参数、电网参数、管道泄漏参数监测、可再生能源建筑参数检测及其数据处理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教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先后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画重点项目“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示範建筑运行监测与分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住宅建设健康影响规律及评价的研究”;国家863子项目“远程医疗的嵌入式控制终端研究”;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肉类新鲜度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北京市科技计画专项基金:“低功耗智慧型型煤矿安全监控专用无线网路感测器”;崑山市科技计画项目:“煤矿安全监测用无线网路感测器节点”;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基于DSP的冠心病无创诊断研究”、“非线性小样本数据预测在桥樑健康监测中的套用研究”、“基于uc/osⅡ实时作业系统家庭智慧型控制系统的研究”、“电子标籤技术在物流控制系统中的套用”、“基于SOPC的消费电子系统软硬体协同设计研究”、“低能见度下驾驶员前方环境信息採集与融合系统研究”等省部级纵向课题及各类横向项目50余项,电子信息系特别注重与各类企业进行合作,所完成的工程项目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并取得了较为显着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和北京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电子信息系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体注册10项,出版学术着作多部。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详细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详细介绍
就业前景
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很广,有相当多的学生进入知名企业如:中国移动北京通信有限公司、全国海关信息中心、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应急指挥中心、中国工商银行软体开发中心北京研发部、华为慧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紫光测控有限公司、北大方正集团、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北京南天软体有限公司、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六所、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标準化研究所、北京北纬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青牛软体技术责任公司、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北京燕山电子设备厂等。

计算机系

院系概况
截止到2012年9月,该系有教职工29人,教授、副教授20人,39%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在校本科生600余人,研究生40余人。
下设专业
计算机系拥有计算机套用技术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二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套用技术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系在现代计算机网路与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数字内容与虚拟现实、电子政务与信息工程监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计算机系拥有计算机科学教研室、软体工程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负责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现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接口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网路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软体工程实验室以及创新意识培养以及校内实习基地等综合实验室,初步形成了以重点建设学科为依託,以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核心,以科研团队为基础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详细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详细介绍
科研成果
计算机系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撑地位,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先后完成了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知识经济与全球製造环境下智慧型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移动Agent的主动分散式网路管理系统的研究”,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基金项目“面向服务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框架模型的研究”,国家旅游局金旅工程项目(全国“黄金周”假日旅游预报系统、中国旅游电子商务规划国家标準的制订、中国旅游目的地行销系统)、国防科技重点预研项目“基于HLA的三维战场环境视景仿真”,“仿真支撑平台及环境仿真技术研究”、国家重点项目“火炬计画十五周年三维场景及信息管理展示系统”,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沌同步及在保密通信和信息加密中的套用研究”,国防科技“九五”重点预研项目“VR及多媒体技术在系统仿真中的套用—三维视觉建模及实验平台研究”,“国外仿真新技术跟蹤”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画、国家科技攻关、省部级纵向课题及各类横向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00余篇,尤其是与各类企业合作的工程项目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并取得了较为显着的经济效益。计算机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为国家和北京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软体工程专业详细介绍软体工程专业详细介绍

信息管理系

下设专业
信息管理类专业包含两个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详细介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详细介绍
信息管理类专业是以信息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套用为技能的理科专业。针对首都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需求和信息社会对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建设人才的需要,培养懂管理的信息化服务和建设人才。信息管理类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信息科学、计算机、数学、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套用能力,具有运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信息系统管理的能力,能在政府机关、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的规划、运营、管理、维护、套用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複合性套用型人才。
教学课程
信息管理类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两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包括:总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运筹学、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行销学、统计学、面向对象的程式设计语言、XML技术、算法与数据结构、资料库原理与设计、计算机网路技术等经济、管理、技术类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针对各专业的不同,学习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
信息管理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大赛、全国条码知识套用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各种竞赛活动,锻鍊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历届学生中,曾经获得过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大赛二等奖、全国ERP套用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就业方向
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平均就业率为96%,这充分证明了信息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被社会认可的,人才质量较高,并且用人单位给予较好的评价:该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宽,既懂得管理与经济理论,又掌握了计算机套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历届毕业生主要去向:在各类IT公司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售前的技术谘询和售后的用户技术支持。在银行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管理工作。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长城伟业投资开发总公司、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同方软体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软体股份有限公司、崇光百货公司等。
电子商务专业详细介绍电子商务专业详细介绍
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该专业依託北京工商大学的学科优势,将创造出新的优势和特色,并将本专业建设成为首都现代服务业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基地,达到全国同等类型和同等水平的院校中在该专业的领先水平,力争成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为有志投身于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事业的同学提供更加理想的学习与研究环境。

特色优势

现状:

学院现拥有:
① 计算机套用技术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②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③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个二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控制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
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计算机套用技术1个二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计算机套用技术专业学位授权点。
⑤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一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

特色与优势

1计算机套用技术
计算机套用技术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共有专业教师3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人。多年来本学科紧紧围绕以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为重点,坚持“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着力建设计算机套用技术学科,促使与相近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本学科已从新校成立前的服装CAD优势发展到当前的虚拟现实与数字媒体、网路搜寻与数据挖掘、电子政务工程、城市应急联动网路为自己的鲜明特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适应首都北京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北京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完成了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电子政务共享工程”、北京市科技新星“中文主题追蹤系统的研究和实现”、国防科技重点预研项目“基于HLA的三维战场环境视景仿真”、“国外仿真新技术跟蹤分析”、北京市级项目“基于VR技术的互动式多维信息综合演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PEBI格线的理论及套用的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沌同步及在保密通信和信息加密中的套用研究”等各类项目20余项,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教学与网路信息部
在全国而言,计算机套用技术二级学科有自己的特色,已形成了3个稳定的方向:可视分析与协同计算、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工程监理、社会智慧型网路计算。学科优势相对比较明显。
近几年,本学科藉助于我校大发展的契机,大力加强计算机套用技术的学科建设,引进了多名高水平青年优秀人才,逐渐建设了一支由以中青年为骨干的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队伍。同时,在原有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接口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网路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软体工程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的基础上,再加强了科研基地的建设和城市应急联动网路系统研究室、虚拟现实与计算机仿真研究室、智慧型信息系统特色研究室和研究生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环境,为进一步提升学科层次和加强学科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教学与科研都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2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工程专业学位)1981年开始招生,1986年获授予权,有近30年办学历史和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为国家和首都培养了大批自动化领域的优秀高级人才。1986年至2000年,连续十五年被评为国家轻工业部部级重点学科,在全国7所轻工类高校中名列第一,在学科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
本学科的创办人夏德钤、雷渊超等控制专家在国内有很高知名度。眼下拥有北京市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目前共有专业教师3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人。
本学科与北京的各行业和部门建立了多方位的合作和紧密联繫,在北京湖库水环境监测、水质评价与水华预测、农产品安全检测等领域的研究取得显着成果,努力为北京经济建设服务,多次获国家、省部级奖励,成果显着。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处于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前沿领域,密切结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在北京市同类学科中有较大影响。
长期以来,本学科围绕轻工业、各类现代服务业的控制、信息安全和信息处理等科学技术问题,形成了4个稳定的方向:智慧型检测与最佳化控制;非线性系统、混沌与模糊控制;农副产品模式识别与智慧型信息处理;複杂商业系统智慧型决策及最佳化。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学科点的主要优势在于:
围绕轻工业及北京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的测控、模式识别、信息安全、信息处理与智慧型决策方面的问题,在综合套用多学科理论与技术解决多行业技术难点方面,完成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造纸过程控制、菸草模式识别与智慧型信息处理、基于混沌理论的新型信息加密方法、水环境监测与水华预测、农产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取得的多项研究成果具有创新优势,并达到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水平,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均在同类学科有一定影响,并在中国人工智慧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中国电子学会、北京自动化学会等相关学术团体的专业委员会中担任重要职务,担任《计算机仿真》、《轻工机械》等学术期刊编委,机械工业出版社《国外高校优秀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等。
3、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工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工学)始建于1986年,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本学科的主要特色和优势表现在服务计算和服务科学方面。通过学科融合,以现代服务业为行业背景,开展应急理论与技术研究及综合评价技术套用、电子商务、智慧型信息管理、数量经济方法与技术研究,逐步凸显在服务计算与服务科学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已形成了4个稳定的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数量经济分析理论与技术;综合评价理论与技术。

建设措施

1、实现建设目标所需条件:
通过北京市教委科技专项、学科建设经费等支持以完成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2、措施:
⑴最佳化学科专业布局重视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最佳化布局。依据2010年学院建设目标及现状,围绕北京市计算机与信息信息领域人才培养的需要,调整和最佳化学院科整体布局。突出特色学科发展在学院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其它学科发展。
⑵凝练特色学科方向各学科专业均要凝练学科方向及交叉学科方向,形成相对稳定的、优势特色的学科方向。打“工商”牌,形成我院学科专业的特色与“亮点”,以“建立智慧型控制与预测预警”、“ 食品安全检测与模式识别智慧型信息处理”、“ 可视分析与协同计算”等学科方向为重点,构建工商结合、文理渗透、管控一体,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⑶夯实人才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核心,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目标要求,加大培养和引进科研能力强的学科人才,加强人才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学科人才储备,建设一支以高水平拔尖人才为核心,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重点建设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包括1-2名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或两院院士),及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通过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带动学科及其梯队的建设。

学院领导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领导班子分工
职务姓名工作
党总支书记
陈 谊
主持全院党建、思政工作,分管宣传工作,联繫工会
院 长
蔡 强
主持全院行政工作,分管人事、财务与学科建设工作
党总支副书记
张凯伟
分管学生、校友会工作,协助宣传工作
副 院 长
郭培源
分管行政、外事、信息化工作,管理办公资产
副 院 长
姜同强
分管本科教学,管理教学实验室
副 院 长
于重重
分管科研、研究生,管理研究室,协助学科工作

团学组织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第三届团总支、学生会、青志协干部名录
单 位
部 门
职 务
姓 名
班 级
备注
书记
夏本翠
教师
全面负责团总支工作。
团总支
副书记
刘美麟
电信094
配合团总支书记,分管办公室。
团总支助理
张云龙
信管092
辅助团总支副书记,主要负责组织部、实践部。
宣传中心
主任
果海征
计算091
全面负责团学青的宣传工作,侧重行政及管理工作。
副主任
张婉莹
信管091
辅助宣传中心主任,侧重文字及编辑工作。
办公室
(代理)主任
李斌
计算103
副主任
雷梦泽
信管103
副主任
于欣言
信管104
文宣部
(兼)部长
张婉莹
信管091
副部长
田辰良
自动102
副部长
张晨初
计算103
副部长
贺晓宇
计算101
网宣部
部长
冯成承
计算093
副部长
窦超
电信102
副部长
董英才
信实101
传宣部
部长
马训翔
电信091
副部长
李奇
计算103
副部长
李楠
计算102
美宣部
部长
康婷婷
信管093
副部长
夏帆
信管101
副部长
邓睿麟
计算102
组织部
部长
沈家礼
信管091
副部长
陈毓嘉
电信103
副部长
刘丽娜
自动101
实践部
部长
卢艺超
电信093
副部长
李晓哲
信实101
副部长
秦朗
信管104
副部长
崔巍
自动102
学生会
主席
张媛媛
计算091
全面负责学生会工作,主要负责学习部、文艺部。
副主席
吴凡
信管092
辅助主席,主要负责生活部、人力资源(心理素质)部。
副主席
何欣
计算091
辅助主席,主要负责体育部、外联部。
学习部
部长
沈晓雨
信管092
副部长
杨灵玺
信管102
副部长
甘雯琦
信管103
体育部
部长
王成
自动093
副部长
屈岩
计算101
副部长
王珑
信实102
副部长
于存楠
信管101
外联部
部长
李一凡
计算091
副部长
杨雅茜
计算101
副部长
吴帜昊
计算103
文艺部
部长
李安琦
计算091
副部长
丁旭辉
信实101
副部长
蔡玲杰
自动101
生活部
部长
邵将
自动093
副部长
于嘉骥
自动101
副部长
刘鑫
自动102
人力资源部
部长
刘影佳
工实091
副部长
胡晓宇
信管103
副部长
王芳
信管103
青志协
会长
武雪
自动081
副会长
刘艺文
工实092
副会长
贾瑞东
工实092
人力资源部
部长
刘乃鑫
计算093
策划部
部长
王昭洋
工实091
行政部
部长
崔美嘉
信管102
志愿者部
部长
刘阳
电信101

学院光荣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