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北京师範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报社、 中国教育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 、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一项文化活动。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秉承“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宗旨,坚持“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拍、大学生评”,奠定了不同于其他电影节的独特品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外文名称:Beijing College Student Film Festival/북경 대학생 영화제
- 行政区类别:中国
- 所属地区:北京
- 创办时间:1993年
- 支持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 奖盃:飞虎杯
- 承办单位:北京师範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创办历史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建于1993年,是当今中国每年始于春季的第一个电影节。其权威性受到电影界人士普遍认同,被誉为中国电影界具有国际水準的大奖。历届有多部获奖影片后来在国内政府奖(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和东京、柏林、西班牙等国际电影节获得各种奖项。“大学生电影节”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宗旨。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视三界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电影前辈凌子风、着名导演谢铁骊、谢晋等曾为大学生电影节题词,希望大学生电影节能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
“大学生电影节”还是中国青年导演初试艺声的舞台,霍建起、张扬、金琛、施润玖等新生代导演曾在这里首次获奖,最佳处女作奖和艺术创新特别奖的设立传达出大学生们对影坛新鲜力量的期待和鼓励。
中国着名电影明星赵薇荣获过3次“最受大学生欢迎女演员”奖,葛优获得3次“最受大学生欢迎男演员”奖,堪称历年“大学生电影节”之最,“大学生电影节”不但赢得电影创作者和大学生观众的青睐,还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同,在广电部2001年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中,赵实部长两次提到“大学生电影节”对我国电影事业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大学生电影节日益成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民间电影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80余家媒体对电影节进行系列报导,电影节闭幕暨颁奖晚会在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製作中心、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欢聚一堂》栏目、北京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多次播出,取得较大反响。
“大学生电影节”于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间召开。电影节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北京师範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她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参赛影片几乎囊括最新优秀国产影片,学生评审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参与人数居国内电影节之最。 本届电影节设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观赏效果、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艺术创新特别奖等奖项,在大学生投票推选的基础上,由大学生和青年评论家组成的评审会评定。电影节主会场设在北京师範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此外还将在北京20余所着名大学放映参赛影片,观影人次达20余万。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奖盃

“大学生电影节”还将举办专题影展、专题讨论和专题讲座等众多学术活动,集中学界、业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讨最新热门影视话题。老中青年导演与演员,在新片首映式、参赛片剧组见面会、着名导演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中与大学生欢聚一堂。“大学生电影节”不仅是大学生的电影盛会,也是电影人的青春聚会。
“大学生电影节”还对大学生自己拍摄的录像作品进行评奖。“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是国内唯一面向大学生的影视文化赛事。参赛片规模和评奖规模进一步扩大,参赛对象扩展到香港,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海外国家,关注群体成直线上升。
承办单位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批准,由北京师範大学、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 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 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国电影基金会、北京电影家协会、北京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团委、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承办,北京师範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执行承办,自1993年起已成功举办21届。

她是每年度中国第一个电影节,其权威性受到电影界人士的普遍认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风格,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大旗,树立了不同于其他所有电影节的全新形象,在教育、文化和影视三界产生广泛影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国电影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东方卫视等100多家媒体对历届电影节予以深入报导。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学生评审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参与人数居国内电影节之最。主办高校多所,联办高校百余所;每年观影人次逾20万,参赛、参展影片几乎囊括所有最新优秀国产影片。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还举办专题影展、专题讨论、专题讲座、导演研究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集中学界、业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讨最新热门影视话题。老中青导演与演员在新片首映式、影片剧组见面会、着名导演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中与大学生欢聚一堂。大学生电影节不仅是大学生的电影盛会,也是电影人的青春聚会。
奖项设定
该电影节的特色是强调大学生的参与,拍片、看片、评片中均带有大学生的特色
。大学生电影节设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处女作奖、最佳观赏效果奖、艺术创新特别奖、中国电影杰出贡献奖等奖项,由大学生和专家评审评定。评审中学生评审占总人数的3/4,由主、分会场各大高校选送。
历届回顾
历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回顾 | |||
---|---|---|---|
第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1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1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1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1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1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第2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影帝影后
时间 | 届次 | 影帝 | 影后 | 最佳导演奖 |
---|---|---|---|---|
1993年 | 第01届 | 胡亚捷《老娘土》 | 奚美娟《蒋筑英》 | 未设 |
1995年 | 第02届 | 牛振华《背靠背脸对脸》 | 丁嘉莉《无人喝彩》 | 未设 |
1996年 | 第03届 | 李仁堂《被告山槓爷》 | 空缺 | 李少红《红粉》 |
1997年 | 第04届 | 朱旭《变脸》 | 宁静《大辫子的诱惑》 | 空缺 |
1998年 | 第05届 | 王学圻《红西服》 | 艾丽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 张扬《爱情麻辣烫》 |
1999年 | 第06届 | 滕汝俊《那山、那人、那狗》 | 陶虹《美丽新世界》 | 滕文骥《春天的狂想》 |
2000年 | 第07届 | 姜武《洗澡》 | 江珊《说出你的秘密》 | 路学长《非常夏日》 |
2001年 | 第08届 | 张国立《一声叹息》 | 袁泉《蓝色爱情》 | 夏刚《玻璃是透明的》 |
2002年 | 第09届 | 傅彪《押解的故事》 | 胡可《聊聊》 | 黄建新《谁说我不在乎》 |
2003年 | 第10届 | 孙红雷《周渔的火车》 | 倪萍《美丽的大脚》 | 孙周《周渔的火车》 |
2004年 | 第11届 | 范伟《看车人的七月》 | 余男《惊蛰》 | 郑洞天《台湾往事》 |
2005年 | 第12届 | 夏雨《独自等待》 | 张静初《花腰新娘》 | 陆川《可可西里》 |
2006年 | 第13届 | 濮存昕《一轮明月》 | 倪萍《泥鳅也是鱼》 | 张元《看上去很美》 |
2007年 | 第14届 | 李易祥《鸡犬不宁》 | 斯琴高娃《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 宁浩《疯狂的石头》 |
2008年 | 第15届 | 张涵予《集结号》 | 苗圃《凤凰》、《樱桃》等 | 冯小刚《集结号》 |
2009年 | 第16届 | 甄子丹《叶问》 | 周迅《李米的猜想》 | 章家瑞《红河》 |
2010年 | 第17届 | 黄渤《斗牛》 | 陶红《米香》 | 王全安《团圆》 |
2011年 | 第18届 | 葛优《赵氏孤儿》 | 范冰冰《观音山》 | 霍建起《秋之白华》 |
2012年 | 第19届 | 李雪健《杨善洲》 | 梁静《星星的孩子》 | 顾长卫《最爱》 |
2013年 | 第20届 | 黄渤《杀生》 | 颜丙燕《万箭穿心》 | 管虎《杀生》 |
2014年 | 第21届 | 张家辉《激战》 | 汤唯《北京遇上西雅图》 | 刁亦男《白日焰火》 |
2015年 | 第22届 | 秦昊《推拿》 | 赵薇《亲爱的》 陶虹《忘了去懂你》 | 让·雅克·阿诺《狼图腾》 |
2016年 | 第23届 | 冯小刚《老炮儿》 | 白百何《滚蛋吧!肿瘤君》 | 贾樟柯《山河故人》 |
2017年 | 第24届 | 张译《追兇者也》 | 万茜《你好,疯子》 | 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 |
2018年 | 第25届 | 张震《绣春刀Ⅱ:修罗战场》 | 周迅《明月几时有》 | 冯小刚《芳华》 |
2019年 | 第26届 | 徐峥《我不是药神》 | 姚晨《找到你》 | 文牧野《我不是药神》 |
历届之最
历届获奖之最 | |
---|---|
获奖最多的导演(一次最佳男主角、三次最佳导演、三次最受欢迎导演、两次最佳影片) | |
冯小刚 | 2004年第11届《手机》、2005年第12届《天下无贼》、2011年第18届《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获最受欢迎导演奖;2008年第15届《集结号》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2013年第20届最佳影片《一九四二》﹑2016年第23届获最佳男演员奖(《老炮儿》)、2017年第24届凭《我不是潘金莲》、2018年第25届《芳华》三次获得最佳导演奖。 |
获奖最多的男演员和女演员 | |
葛优(4次) | 1998年第5届《甲方乙方》、2002年第9届《大腕》、2003年第10届《卡拉是条狗》获得最受欢迎男演员奖;2011年第18届《赵氏孤儿》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
赵薇(4次) | 2004年第11届《天地英雄》、2007年第14届《夜上海》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2010年第17届《锦衣卫》获得最受欢迎女演员奖;2015年第22届《亲爱的》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
周迅(4次) | 2003年第10届《那时花开》、2006年第13届《如果爱》获最受欢迎女演员奖;2009年第16届《李米的猜想》、2018年第25届《明月几时有》获最佳女演员奖 |
获影帝/影后最多的男女演员 | |
黄渤(2次) | 2010年第17届《斗牛》、2013年第20届《杀生》先后两次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
倪萍(2次) | 2003年第10届《美丽的大脚》、2006年第13届《泥鳅也是鱼》先后两次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
陶虹(2次) | 1999年第6届《美丽新世界》、2015年第22届《忘了去懂你》先后两次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
周迅(2次) | 2009年第16届《李米的猜想》、2018年第25届《明月几时有》先后两次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
获最受大学生欢迎女演员奖最多的男/女演员 | |
葛优(3次) | 第5届《甲方乙方》、第9届《大腕》、第10届《卡拉是条狗》 |
赵薇(3次) | 第11届《天地英雄》、第14届《夜上海》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第17届《锦衣卫》 |
最年长的获奖者 | |
谢晋 | 第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国电影杰出贡献奖,79岁 |
获奖三次奖项的演员 | |
冯巩(3次) | 第6届《没事偷着乐》最受欢迎男演员奖 第12届自编、自导、自主演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获最佳喜剧片奖和最受欢迎男演员奖 第14届《别拿自己不当干部》获最受欢迎导演奖 |
陈思成(3次) | 今年(2018年)春节档上映的《唐人街探案2》夺得最受大学生欢迎影片奖,导演陈思诚上台领奖时谈到与大影节的渊源,“我迄今为止一共拍过三部电影,《北京爱情故事》获得了最佳导演处女作,第二部《唐人街探案》获得了最佳编剧奖,第三部《唐人街探案2》获得了最受欢迎影片。 |
第一位获奖的外国人 | |
让·雅克·阿诺 | 2015年第22届凭《狼图腾》获得最佳导演奖,这是大学生电影节史上第一位获奖的外国人。 |
获得两次奖项的演员及导演 | |
王学圻 | 第5届最佳男演员奖《红西服》、 第9届电视电影最佳演员奖 《刑警张玉贵的队长生活》 |
宁静 | 第4届最佳女演员奖《大辫子的诱惑》、第5届最受欢迎女演员奖《红河谷》 |
徐帆 | 第6届《不见不散》、第7届《没完没了》获最受欢迎女演员奖 |
濮存昕 | 第7届《洗澡》最受欢迎男演员、第13届《一轮明月》最佳男演员 |
潘粤明 | 第7届《非常夏日》获最佳新人奖、第9届《情不自禁》获电视电影最佳男演员奖 |
徐静蕾 | 第9届《开往春天的捷运》获最受欢迎女演员奖、第14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受欢迎导演奖 |
倪萍 | 第10届《美丽的大脚》、第13届《泥鳅也是鱼》获最佳女演员奖 |
陈坤 | 第11届《恋爱中的宝贝》、第14届《云水谣》获最受欢迎男演员奖 |
夏雨 | 第12届《独自等待》获最佳男演员奖、第13届《上海伦巴》最受欢迎男演员奖 |
余男 | 第11届《惊蛰》获最佳女演员奖、第15届《双食记》获最受欢迎女演员奖 |
范伟 | 第11届《看车人的七月》获最佳男演员奖、第16届《即日启程》获最受欢迎男演员奖 |
张静初 | 第12届《花腰新娘》获最佳女演员奖、第16届《红河》获最受欢迎女演员奖 |
叶伟信 | 第16届《叶问》、第17届《叶问2》获最受欢迎导演奖,也是唯一蝉联该奖项的导演 |
文章 | 第18届《海洋天堂》、第19届《失恋33天》最受欢迎男演员奖,也是唯一蝉联该奖项的男演员 |
陈可辛 | 第13届《如果爱》、第19届《武侠》最受欢迎导演奖 |
黄渤 | 第17届《斗牛》、第20届《杀生》最佳男演员奖 |
管虎 | 第20届《杀生》最佳导演、第21届《厨子戏子痞子》最受欢迎导演奖 |
陶虹 | 第6届《美丽新世界》、第22届《忘了去懂你》先后两次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
张涵予 | 第15届《集结号》最佳男演员奖、第24届《湄公河行动》最受欢迎男演员奖 |
徐峥 | 第20届《人再囧途之泰囧》最受欢迎导演奖、第26届《我不是药神》最佳男演员奖 |
姚晨 | 第18届《武林外传》最受欢迎女演员奖、第26届《找到你》最佳女演员奖 |
获奖最多的影片 | |
《三毛从军记》:第一届最佳故事片奖,最佳观赏效果奖,艺术创新特别奖 | |
《不见不散》:第六届最佳观赏效果奖,最受大学生欢迎影片奖,最受大学生欢迎女演员奖 | |
《周渔的火车》:第十届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奖,最受大学生欢迎女演员奖 | |
《集结号》:第十五届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