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北京一环路

2019-05-14 16:31:06 百科
北京一环路

北京一环路

北京的交通线路在地图上出现了令人惊叹“蜘蛛网”。二环、外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甚至七环路,放射的高速公路向四方延展。这种公路的特点就是速度快且没有红绿灯。但许多人不明白,最里面的那条环线为什幺叫二环,一环在哪里?无统一的权威性说法。其中一说:皇城墙沿线,南河沿、北河沿、南池子、北池子一条环形路或者说: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其他说法:北京二环路内,当今和历史上各路环形的行车路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一环路
  • 外文名:First Ring Road
  • 又称:北京内环路
  • 明初:环绕紫禁城转的“一号路”
  • 1960年:四路环行
  • 成立时间:2001年7月5日

其他环线

有轨电车的环线
明清的北京,城内无一条环路。20世纪20年代,继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改善京都交通在北京打通了许多路之后,1921年北京修了有轨电车路。1924年12月18日通车。分别称1、2、3……路。1950年3月16日开闢有轨电车四路环行路,由平安里经西四、西单、天安门、东单、东四、北新桥、地安门返回平安里。1958年起有轨电车陆续停驶,在原来的四路电车路线上开通了一条环行汽车路线,仍延续了原来的名称,就是老北京人熟知的“四路环行汽车”。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四路环行被取消。以后的发展,环线公交在二环路上是44路;在三环路上是300路;四环路的环线公交是740路......
在50年代的北京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循着城墙,北京城还有一条环城铁路,在城外形成一条运输线,它与前门东西的两座车站连成一体,直达外埠。后来随着交通的发展,环城铁路也渐渐成为障碍而被拆除。
在原北京内城城墙旧址进行的捷运第二期工程,仍採用第一期工程的施工方式“明挖法”,施工后在捷运线路之上修建了第一条快速环形路。这条新建的快速环形路从已存在多年俗称的“三环路”将错就错得名,称为二环路。
与环内外城的二环路不同,最初的二环路是纯粹的捷运地面道路,“前三门大街”都曾经属于二环路。

其他说法

除了本世纪才被传说的“内环路”,并进而被传说“内环路就是一环路”的说法外,还有种种有关“一环路”的说法。
北京二环北京二环
多年存在的公交四路环行,北京历年的“环城长跑比赛”也一般都按四路环行的路线进行。在这个意义上,就产生了“四路环行即一环路”的说法,并认为后来的二环路等诸多环路均以该路为基础。此说比“内环即一环”之说更有公信度。
此外还有环紫禁城“一号路”的说法,环皇城道路的说法,等等,等等,都成为“就是一环路”的根据。不止一种说法把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作为一环。

紫禁城一号路

在明初紫禁城建城时,就出现了环绕紫禁城转的“一号路”
明代北京城内城城墙是1420年在元大都城的位置建立的。周长合今制35.5公里。但北京内城内,还有紫禁城、皇城两层城。紫禁城在最中心,是皇帝办公及皇帝和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周长3.42公里,周围修有护城河。这就是人们平常说的皇宫、宫城。清皇帝溥仪迁出后,人们称为故宫。于紫禁城外,围绕紫禁城又修了一城,就是皇城,周长9公里。为皇室服务的32种不同的作坊和专为勛戚、宦官、皇室设定的内市也都建在皇城内。皇城建四门,南门就是今天的天安门。
明朝皇帝围绕紫禁城的护城河边上修了一条“一环路”,其实是专供皇帝和他的群僚众妃游玩服务的。“一”为所有数字之首,为大为天。环,即圆,环形路,乃圆形路也。

三环路

先有三环路再有二环路 从修建历史看,北京最早出现的是三环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就有了,当时只有人民大学往东经牛王庙(今三元桥)再往南经大北窑、分钟寺再往西到木樨园这幺一段,分别叫北环路、东环路、南环路,统称三环路(也许这就是三环路名字的由来)。从木樨园往西经玉泉营、公主坟到人民大学的南三环西段和西三环是七十年代末期完成的。当时还没有立交桥。1994年9月完成全封闭、全立交。

二环路

二环路是在修环线捷运后才出现的,最早出现是在七十年代初期,先出现西直门到复兴门、东直门到建国门两段。在此之前根本没有道路,是城墙或者护城河。在出现道路的时候同时出现了北京最早的立交桥。1992年 9月完成全封闭、全立交,成为全国第一条没有红绿灯的城市快速路。

四环路

四环路最早出现的是学院路到四元桥一段,是八十年代后期为迎接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配套工程。完成全封闭、全立交是在2001年6月。

五环路

五环路一开始就是按高速公路设计、施工的。全线通车是2003年11月。

一环路

一环路,一直就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在城市规划中也见不到。可能是因为最早的环路叫三环路,在那以后出现的、在三环之内的环路就顺理成章地被叫做二环路,在三环之外的分别叫四环路、五环路。而在二环之内,再也容不下这幺一条全封闭、全立交的城市快速路,所以实际上北京是没有一环路的。当然,在二环以内是市区,道路密集,你可以随便找几条路形成一个圈把它叫做一环路。最好是把故宫包在中间,保持对称和同心的统一风格。不过每增加一种一环路的说法,都是在证明着北京没有一环路的事实。

一环路的新编故事

2001年7月5日“横跨崇文和宣武两区的广安大街建成后,将和东单、西单大街的延长线及北边的平安大街一起,构成北京路网的“内环”——内环“环”起来之后,老北京核心部分的交通拥堵状况将得到改善。”原来,在北京的城市规划中一直存在着一条内环,就是因为这条内环的存在,才有了今天的二环路,而内环路,就是一环。
北京一环路北京一环路
在广安大街道路规划说明中我们还能再次看到北京市环路规划的思路:“1992年,北京市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在修订的过程中对广安大街的功能作用也作了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总体规划中指出:广安大街是城市内环路的一部分,对中心城区起着一定的禁止作用。广安大街是南城地区唯一的贯通东西的主要干道,是北京市东西向六条主要交通干道之一,是南城地区交通集散的必经之路。广安大街是内环与二环路、三环路之间的联络线,是内城与外城之间的联繫通道。北京市街道分布格局是以故宫为中心的,外部方格网式的街道形成了一个个相对封闭的环(其就像北京四合院中院与院相通的迴廊)。广安大街从菜市口至磁器口一段是内环路的一部分,其与平安大街、西单(西四)南北大街、东单(东四)南北大街共同组成的“迴廊”,把北京旧城的内城、外城分隔成相互独立院落,同时又使它们相互联繫。“迴廊”上人和车在流动,而“院落”却保持相对安静的状态,衬托出院内院外亦静亦动的效果。(作者: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郭占全) ”
在解放初期的规划图中,甚至可以看到,在这条内环路的主要路口还设计了立交桥,甚至可以理解为一条环状的快速路。但由于拆迁、文物保护、古都风貌等原因。内环的建设远远慢于二、三、四、五、六环的建设。内环北段的平安大街1999年9月才建成通车,南段的广安大街2001年7月通车,东单、西单大街仍未改造完成。原有设计的立交桥,也已经取消。比如:西单路口曾构想修立交桥,因顾虑破坏长安街的整体一致性,就提出了“立交平座”的概念,结果1999年底建成西单“平面立交”路口。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