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化工生产为背景,以化工工艺研究开发经验和精细化学品开发生产经验为基础,结合作者研究团队多年的反应风险研究成果,在归纳当前化工生产存在的风险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反应风险研究方法、工艺风险评估办法以及风险控制措施,重点介绍了当前化工风险控制与安全生产,包括化工反应热风险,燃烧与爆炸风险的研究和评估,风险控制紧急淬灭措施的理论模型和实施準则,并总结了化工安全操作及安全管理相关知识。 本书可作为化工行业从事管理、研究开发、安全评估以及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参考用书。
基本介绍
- 书名:化工风险控制与安全生产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页数:351页
- 开本:16
- 品牌: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程春生 魏振云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122214885
内容简介
1.本书首次针对化工安全生产与风险控制主体题材系统阐述,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2.非常适合作为化工安全生产与风险控制领域教材。
2.非常适合作为化工安全生产与风险控制领域教材。
作者简介
程春生,中化集团瀋阳化工研究院,副总经理,主任,教授级高工,博导,长期致力于精细化学品农药及其中间体的工艺研究及开发生产、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博士研究生导师,瀋阳化工学院兼职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完成了国家从“八五”至“十五”的国家攻关课题三项,国际间重点合作课题两项和多项省部级、院级重点课题,负责完成的农药品种的研究开发,有多项实现工业化生产,创造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3年以来,主持瀋阳化工研究院的国际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工作,2009年开始,担任辽宁省反应风险和工程化放大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多年来,以丰富的工艺研究经验为基础,借鉴国际先进公司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精细化学品开发生产涉及的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工作,正在负责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反应风险研究体系平台建设工作,将在精细化学品开发生产的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2006年创製高效杀菌剂啶菌恶唑及其产业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7年除草剂环酯草醚的研究开发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荣获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特殊贡献奖并当选中央企业劳动模範;2009年百草枯催吐剂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进步一等奖;2009年荣获中国农药科技创新奖;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2003年以来,主持瀋阳化工研究院的国际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工作,2009年开始,担任辽宁省反应风险和工程化放大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多年来,以丰富的工艺研究经验为基础,借鉴国际先进公司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精细化学品开发生产涉及的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工作,正在负责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反应风险研究体系平台建设工作,将在精细化学品开发生产的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2006年创製高效杀菌剂啶菌恶唑及其产业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7年除草剂环酯草醚的研究开发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荣获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特殊贡献奖并当选中央企业劳动模範;2009年百草枯催吐剂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进步一等奖;2009年荣获中国农药科技创新奖;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图书目录
1化工安全生产须知1
11化工行业安全特性及分类2
111化工行业安全特性2
112化工行业安全分类3
12化工行业的安全事故5
121化工行业的安全事故及分析5
122化工行业的安全事故及事故处理要求12
13化工安全法律法规14
131安全生产标準15
132普通法与特殊法16
133综合法与单行法16
134安全生产法17
135安全生产保障17
136火灾预防和消防20
137应急预案21
138安全生产许可21
13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27
1310特种设备安全管理31
1311职业卫生安全34
1312安全生产部门规章35
1313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35
14安全评价机构与安全评价40
141安全评价活动40
142安全评价41
143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42
144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42
145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44
146安全评价报告48
15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49
151职业病和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49
152职业危害识别50
153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51
参考文献52
2化工危险及风险分析55
21化工行业危险因素及危险源55
211设备缺陷问题59
212化学工艺问题59
213对化学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61
214误操作问题61
22重要危险化工工艺及安全措施建立62
221硝化工艺63
222过氧化工艺67
223氧化工艺71
224氯化工艺75
225光气及光气化工艺78
226加氢工艺81
227磺化工艺83
228其他危险工艺86
23风险相关概念93
231危险93
232风险93
24风险识别方法94
241检查表法94
242事件树分析96
243事故树分析98
24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101
25风险分析104
251风险识别过程104
252风险评估过程107
253风险降低措施108
254风险分析的影响因素110
参考文献111
3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及反应热风险评估112
31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及研究技术简介113
311本质安全概念113
312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及研究技术114
32热相关概念116
321比热容116
322绝热温升117
323反应热118
324化学反应速率121
325热量平衡122
33失控反应125
331冷却失效126
332Semenov热温图131
34化工反应热风险评估及实例分析132
341严重度132
342可能性133
343工艺危险度135
344热风险评估流程138
参考文献141
4重要安全性参数实验测试及实例分析143
41爆炸性测试144
411固体粉尘着火温度测试144
412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引燃温度测试146
413持续燃烧测试仪147
414氧化性液体试验仪148
415最低引燃能量测试149
416爆炸极限测试150
42扫描测试152
421差热分析152
422热重分析155
423差示扫描量热156
424绝热放热测试164
425分解压力测试164
426快速筛选量热仪164
427ICI测试管168
43反应量热仪169
431RC1反应量热仪171
432SIMULAR反应量热仪176
44绝热量热测试181
441杜瓦瓶量热仪183
442加速度量热仪185
443热流反应量热仪194
444泄放口尺寸测试装置195
445高性能绝热量热仪195
446反应系统筛选装置195
45其他形式量热测试196
451ISOPERIBOLIC量热器196
452热传递量热器196
46气体逸出速率的测量196
参考文献197
5化工过程放大及风险控制199
51化工过程放大204
511动量传递206
512热量传递208
513质量传递213
514化学反应工程217
52逐级放大220
521小试放大222
522微型车间放大224
523中试放大225
524车间大规模生产227
53相似模拟放大227
54安全基础的选择228
541工艺物料的选择229
542工艺路线的选择232
543间歇和半间歇操作235
544确认最坏的局面237
545不同情形的过压问题及其安全方式238
546工厂操作的有效性和兼容性240
547工艺控制及工厂最佳化241
55风险预防措施245
551温度控制245
552紧急淬灭246
553加料控制249
554压力249
555搅拌250
556尾气处理250
557安全时间252
558仪表和控制系统253
559人员253
56控制措施254
561应急释放254
562预防维护257
参考文献258
6工厂操作常规风险及风险控制260
61燃烧和爆炸风险261
611燃烧风险262
612爆炸风险275
613燃烧和爆炸风险评估288
62毒物风险302
621化学工业毒物302
622工业毒物的分类303
623毒物毒性及其评价指标305
624工业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MAC305
625化工职业中毒307
626毒物风险控制307
63腐蚀风险309
631腐蚀的定义与分类309
632常见的腐蚀因素310
633腐蚀的表示方法310
634腐蚀产生的风险311
635腐蚀风险评估312
参考文献312
7安全生产及其技术档案管理313
71安全生产管理办法313
71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313
71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314
71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315
71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315
71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316
716安全生产教育培训316
717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317
718劳动防护用品管理318
72HSE管理319
73建设工程管理320
74化工安全技术322
741机械安全生产技术322
742电气安全技术324
743触电防护技术326
744电气防火防爆技术327
745雷击防护安全技术327
746静电防护安全技术328
747防火防爆安全技术328
748消防安全技术331
749防火防爆技术332
75技术档案管理335
751工艺指南335
752研究技术档案和生产技术档案338
753工艺变更349
754生产品种变更351
参考文献351
11化工行业安全特性及分类2
111化工行业安全特性2
112化工行业安全分类3
12化工行业的安全事故5
121化工行业的安全事故及分析5
122化工行业的安全事故及事故处理要求12
13化工安全法律法规14
131安全生产标準15
132普通法与特殊法16
133综合法与单行法16
134安全生产法17
135安全生产保障17
136火灾预防和消防20
137应急预案21
138安全生产许可21
13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27
1310特种设备安全管理31
1311职业卫生安全34
1312安全生产部门规章35
1313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35
14安全评价机构与安全评价40
141安全评价活动40
142安全评价41
143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42
144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42
145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44
146安全评价报告48
15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49
151职业病和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49
152职业危害识别50
153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51
参考文献52
2化工危险及风险分析55
21化工行业危险因素及危险源55
211设备缺陷问题59
212化学工艺问题59
213对化学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61
214误操作问题61
22重要危险化工工艺及安全措施建立62
221硝化工艺63
222过氧化工艺67
223氧化工艺71
224氯化工艺75
225光气及光气化工艺78
226加氢工艺81
227磺化工艺83
228其他危险工艺86
23风险相关概念93
231危险93
232风险93
24风险识别方法94
241检查表法94
242事件树分析96
243事故树分析98
24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101
25风险分析104
251风险识别过程104
252风险评估过程107
253风险降低措施108
254风险分析的影响因素110
参考文献111
3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及反应热风险评估112
31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及研究技术简介113
311本质安全概念113
312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及研究技术114
32热相关概念116
321比热容116
322绝热温升117
323反应热118
324化学反应速率121
325热量平衡122
33失控反应125
331冷却失效126
332Semenov热温图131
34化工反应热风险评估及实例分析132
341严重度132
342可能性133
343工艺危险度135
344热风险评估流程138
参考文献141
4重要安全性参数实验测试及实例分析143
41爆炸性测试144
411固体粉尘着火温度测试144
412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引燃温度测试146
413持续燃烧测试仪147
414氧化性液体试验仪148
415最低引燃能量测试149
416爆炸极限测试150
42扫描测试152
421差热分析152
422热重分析155
423差示扫描量热156
424绝热放热测试164
425分解压力测试164
426快速筛选量热仪164
427ICI测试管168
43反应量热仪169
431RC1反应量热仪171
432SIMULAR反应量热仪176
44绝热量热测试181
441杜瓦瓶量热仪183
442加速度量热仪185
443热流反应量热仪194
444泄放口尺寸测试装置195
445高性能绝热量热仪195
446反应系统筛选装置195
45其他形式量热测试196
451ISOPERIBOLIC量热器196
452热传递量热器196
46气体逸出速率的测量196
参考文献197
5化工过程放大及风险控制199
51化工过程放大204
511动量传递206
512热量传递208
513质量传递213
514化学反应工程217
52逐级放大220
521小试放大222
522微型车间放大224
523中试放大225
524车间大规模生产227
53相似模拟放大227
54安全基础的选择228
541工艺物料的选择229
542工艺路线的选择232
543间歇和半间歇操作235
544确认最坏的局面237
545不同情形的过压问题及其安全方式238
546工厂操作的有效性和兼容性240
547工艺控制及工厂最佳化241
55风险预防措施245
551温度控制245
552紧急淬灭246
553加料控制249
554压力249
555搅拌250
556尾气处理250
557安全时间252
558仪表和控制系统253
559人员253
56控制措施254
561应急释放254
562预防维护257
参考文献258
6工厂操作常规风险及风险控制260
61燃烧和爆炸风险261
611燃烧风险262
612爆炸风险275
613燃烧和爆炸风险评估288
62毒物风险302
621化学工业毒物302
622工业毒物的分类303
623毒物毒性及其评价指标305
624工业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MAC305
625化工职业中毒307
626毒物风险控制307
63腐蚀风险309
631腐蚀的定义与分类309
632常见的腐蚀因素310
633腐蚀的表示方法310
634腐蚀产生的风险311
635腐蚀风险评估312
参考文献312
7安全生产及其技术档案管理313
71安全生产管理办法313
71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313
71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314
71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315
71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315
71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316
716安全生产教育培训316
717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317
718劳动防护用品管理318
72HSE管理319
73建设工程管理320
74化工安全技术322
741机械安全生产技术322
742电气安全技术324
743触电防护技术326
744电气防火防爆技术327
745雷击防护安全技术327
746静电防护安全技术328
747防火防爆安全技术328
748消防安全技术331
749防火防爆技术332
75技术档案管理335
751工艺指南335
752研究技术档案和生产技术档案338
753工艺变更349
754生产品种变更351
参考文献351
序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精细化工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大国,化学防除依然是农业生产上虫、草、菌防治的主要途径。然而,精细化工生产大量使用危险化学品,经过危险性高的化学工艺过程,同时具有装置密集、高毒性、高污染、高风险性等显着特点。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和环境污染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化工生产的健康、安全和环保,越来越成为化工生产的重中之重。我国政府对精细化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制定出各种法律法规,强化本质安全技术研究的推广和套用。
我国精细化工行业本质安全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欠缺本质安全的技术数据,工艺设计缺乏技术支撑,盲目性强,导致安全性事故原因不明确,控制措施不到位。自2008年开始,本研究团队得到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通过引进国际领先的研究设备,开展化工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平台建设,研究化工安全生产的本质影响因素,关注化工生产牵涉到的化工原料、化学工艺和化工设备,从物质风险、工艺过程风险、二次分解反应风险和腐蚀风险等方面,开展系统的本质安全研究,确定工艺安全条件,为工艺设计提供技术数据和科学依据,同时获得工艺最佳化的指导性参数,建立安全控制措施,保障安全生产。
精细化学品的开发生产,需要经历工艺研究、反应风险研究、工程化放大研究等必要的研究过程,实现“三传”和“三转”,包括物质传递与转化、能量传递与转化、信息传递与转化。通过工艺研究,建立物料平衡,实现了物质的传递与转化。通过反应风险研究,建立完整的能量平衡,实现了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关注化工生产牵涉到的化工原料、化学工艺和化工设备,从物质风险、工艺过程风险、二次分解反应风险和腐蚀风险等方面,开展系统的化工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研究化工安全生产的本质影响因素,确定工艺安全条件,为工艺设计提供技术数据和科学依据,同时获得工艺最佳化的指导性参数,建立安全控制措施。化工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是化学品开发生产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化工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
本书以保障精细化工安全生产,实现工艺最佳化和降耗减排为主要目标,在已出版的《化工安全生产与反应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研究实例,总结研究经验,同时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编写了本书,强化风险控制,延伸反应风险研究领域。
在本着作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化农化有限公司、瀋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瀋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另外,瀋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反应风险研究中心的马晓华、李全国、刘玄等人在实验测试、数据处理和书稿校正中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希望本书有效指导化工安全生产。笔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同仁和读者予以批评和指正。
编着者2014年6月于瀋阳
我国精细化工行业本质安全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欠缺本质安全的技术数据,工艺设计缺乏技术支撑,盲目性强,导致安全性事故原因不明确,控制措施不到位。自2008年开始,本研究团队得到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通过引进国际领先的研究设备,开展化工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平台建设,研究化工安全生产的本质影响因素,关注化工生产牵涉到的化工原料、化学工艺和化工设备,从物质风险、工艺过程风险、二次分解反应风险和腐蚀风险等方面,开展系统的本质安全研究,确定工艺安全条件,为工艺设计提供技术数据和科学依据,同时获得工艺最佳化的指导性参数,建立安全控制措施,保障安全生产。
精细化学品的开发生产,需要经历工艺研究、反应风险研究、工程化放大研究等必要的研究过程,实现“三传”和“三转”,包括物质传递与转化、能量传递与转化、信息传递与转化。通过工艺研究,建立物料平衡,实现了物质的传递与转化。通过反应风险研究,建立完整的能量平衡,实现了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关注化工生产牵涉到的化工原料、化学工艺和化工设备,从物质风险、工艺过程风险、二次分解反应风险和腐蚀风险等方面,开展系统的化工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研究化工安全生产的本质影响因素,确定工艺安全条件,为工艺设计提供技术数据和科学依据,同时获得工艺最佳化的指导性参数,建立安全控制措施。化工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是化学品开发生产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化工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
本书以保障精细化工安全生产,实现工艺最佳化和降耗减排为主要目标,在已出版的《化工安全生产与反应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研究实例,总结研究经验,同时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编写了本书,强化风险控制,延伸反应风险研究领域。
在本着作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化农化有限公司、瀋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瀋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另外,瀋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反应风险研究中心的马晓华、李全国、刘玄等人在实验测试、数据处理和书稿校正中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希望本书有效指导化工安全生产。笔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同仁和读者予以批评和指正。
编着者2014年6月于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