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宋词之美,美得足以让人沉醉。在宋词里穿行,如置身于青石小径上缓缓地行走,看到一个个才子佳人凌波微步,带着浓浓的沁香,从书卷,从典故中,着一袭艳丽的绸衣,款款徐来。让我们重回到青衫长袖,羽扇纶巾,吟诗醉月的岁月,去重温那个烟波浩渺的古宋朝代。
宋王朝,那是个造就文学奇葩的时代。清新婉丽的晏几道,可以惆怅忆着心字罗衣的小萍,寻着旧日的谢桥。柔弱无力的秦少游,徘徊在轻烟小楼里,数飞红万点,纤云弄巧,看自在飞花与无边丝雨。似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李清照,守着满地黄花,为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叹惋流泪。还有那个多雨季、多忧愁的《雨霖铃》;大江东去的《念奴娇》、幽幽的《何满子》;被落花和笙箫包围的《满庭芳》;精致不可临摹的《钗头风》……古人云“诗庄词媚”,词为美人,诗则为壮士。词之语言如桃花源头的清水一泓,沁人肺腑,涤荡着千年来古今孤独的心灵,使我们在千年后的尘世做执着的守望……一首首诗词歌赋,飘逸地穿越亘古华韵,萦绕于古香古色的墨字心笺之中。
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此书中的“宋夜”太凉,个人更欠感“温和”。以此歌纪之!
拜读了夏老师的《唐诗孤独漫步》再品《走进宋词凉夜》,老师笔下风格依旧,如置身于课堂之上,将历史片段,诗人词家,作品赏析,夹杂着故事小品,动情而不失严谨地娓娓道来,上了两堂长课,我对唐宋印象比之前也清晰了不少。深刻解读的前提是博览群书的沉思,煽情文字的背后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有一颗情感丰富的心和一个诗情画意的精神世界。
我上学读书时总难以理解古人们为什么诗词里老是抒发着说不完的愁啊苦,动不动就什么忧国忧民,报国无门,愤懑不平,哀时伤世,凄惨悲凉,以之多为矫情,如今身为工科男,主修专业更与诗词无缘,倘若早些年看了此类书,再背诵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名篇,就不会麻木而无感了。
分享近来喜欢的唐诗一首:
柳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清新接地气,其味无穷。